close

在這個「部落格時代」日益盛行的風氣下,
把自己的作品公諸於世完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分享文字、照片,甚至影音,
只不過是我們用來記錄當下的一個抒發園地罷了!
很多名人也藉此機會和自己的粉絲們更拉近距離,
無名小站還為此設立名人專區呢!

劉若英第三本新書《我想跟你走》有一篇〝我過去的一年〞裡頭寫到︰
「好像也有人這樣說過,人愈大,創作衝動就會愈來愈弱。
我倒覺得不是創作力的問題,是表達層次的問題。
因為想要表達的東西愈來愈貼近自己,
感受到的東西愈來愈微妙,所以很難寫下真正的感覺,
下筆總覺得不到位,想說的話很難說的明白了。」


就小孩子的觀點來看,文字是生活點滴的一個記錄方式,
有時因為自己的懶惰而沒有馬上寫下來,
等到時間久了再想回來創作,
往往早已失去當初那種原味,
取而代之的是努力想要塑造的那種氣氛,
但感覺卻再怎樣都不到位了。

另一方面,縱使不乏靈感在心中流竄著,
可是真的要將一切情感訴諸於文字,
有時又覺得不想表露太直接而被看穿,
但時常的情況都是找不到適合的文字去真實的述說吧!
我想這跟自己涉獵的書籍和知識都太過貧乏,
往往呈現的都只是些簡單而膚淺的詞彙罷了!
不過下筆如萬卷的功夫是需要靠平日不斷累積而來的。
張潮《幽夢影》曾說︰「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要做到能運用自如的本領看來小孩子仍亟待加強努力。

老爸說我是會寫文章的,
不知道是鼓勵女兒的心態,亦或是所言不假,那都不是重點。
不過到了大學後,不像當初小學、國中和高中時期,
被規定要寫作文當做什麼作業抽查的,
因此之後幾乎都是無聊、閒暇時的信手拈來之作了。
少了專業老師的批閱,所以自覺功力大概是退步不少。

其實好不容易生出來的創作,
要替他們立下一個適當標題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唐詩的題目和內容相互呼應,
但是宋詞卻不然,詞牌是詞牌,跟內容往往都是八竿子打不著,
所以唐朝李商隱留下來的作品很多都是《無題》,
應該不能說他偷懶或是文學造詣不夠,
而是找不到適當的標題來下,
那我的title該定什麼好呢?
姑且稱為《玉言說》吧!

劉勰《情采》說道︰「夫鉛黛所以飾容,而盼倩生於淑姿;
                              文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於情性。
                              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
                              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雖不奢求言詞能夠流傳久遠,
也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淪落成為文而造情或是為情而造文的創作。
作為一個作家,
一是需要生活、生活的深厚積累和對於人生的認識,
二是需要感情和同情心,
三是需要知識–關於歷史和社會的各種知識。
張愛玲具有士大夫階級和下層人各種生活的感性知識,既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
天津和上海和香港的豐富生活,東西方文化的底蘊,加之天賦,
終使她在二十幾歲驚動上海文壇。
我也沒有J.K羅琳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能寫出轟動全世界的《哈利波特》,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男主角1900一生都未曾下船去體驗世界,
可是彈奏出的樂章音符彷彿比真正到過該地的人更有親臨實境的感覺。

我不是名人,所以現在的創作並不會成為後世所會遺留、傳誦的名言佳句,
而且要自詡為創作好像也太過,
充其量只能稱為淺顯文字堆砌而成的小篇章。
但是我是崎人,所以寫作對我而言只是想替生活記錄點什麼,
沒有華麗的詞藻鋪陳,但都蘊含著最真實的情感在裡頭。
不過真要寫出那種特殊意義的文章,
可能還真的需要經歷過這樣一種喜悅、憤怒、哀傷……的事件後,
才能不矯情或加油添醋的紀錄這份原味。

今後我依然三不五時會寫寫東西啦~
不過有些情緒是需要時間醞釀的,
秉持著〝寧缺勿濫〞的精神,所以創作只能量產。
當然行有餘力也希望能夠拓寬自己文章的深度和廣度,
有空該整理一下過去能搬上檯面的篇章,
期待有朝一日《玉言說》的誕生。

後記︰
每寫完一長篇真的有種滿足的成就感耶~
原來上一回的長篇【蜜蜜甜心派系列】距今也有一季之久囉!
每篇創作之於小孩子都像是自己的小小孩,
同樣也是用心去灌溉的生命紀錄,
而你﹙妳﹚看見小孩子的這份用心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stchi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